很多品牌在小红书推广上遇到的第一个坎,并不是流量获取或算法理解,而是一个更基础却常被忽视的问题:内容创作团队做出来的东西,投放团队觉得”没法投”。根据2025年8月36氪的报道牛顾问策略,小红书商业化快速增长吸引了大量效果类客户,但代理商的服务质量参差不齐,很多品牌面临投放效果不达标的困境。
这种尴尬场面在品牌营销部门里几乎每天都在上演。创作团队花了两周精心打磨的内容,送到投放手里,得到的反馈却是”这个角度用户不会有共鸣""这种形式转化率会很低”。最后的结果往往是推倒重来,或者硬着头皮投出去,然后看着惨淡的数据相互推诿责任。
问题的根源在于,大部分企业在小红书推广的流程设计上,把内容创作和投放运营当成了两个独立的环节。创作团队追求的是内容质量、创意表达,而投放团队关心的是点击率、转化率、ROI。两边说的不是同一种语言,自然难以产生有效协作。2025年小红书WILL商业大会首次完整发布了种草度量解决方案,正是为了解决品牌在种草过程中的度量难题。
展开剩余79%更深层的矛盾是,传统的内容创作流程缺少一个关键环节:在动笔之前,就明确这个内容要达成什么样的商业目标,要触达哪些用户,要引发什么样的行为。这些本该是内容创作的起点,却常常被模糊处理,导致做出来的内容虽然”好看”,但缺乏”可投性”。某教育公司的案例很有代表性:原代理采用传统表单链路牛顾问策略,CPL近300元,远超200元的考核标准;新代理调整策略后,把目标人群细分为12类并针对性设计内容,CTR翻倍,留资成本降低33%,单日线索量暴增50倍。
所谓”可投性”,是指内容从设计之初就考虑了投放场景和转化路径。一个具备可投性的内容,应该清晰地回答三个问题:核心卖点是什么(而且只能有一个)、目标用户的痛点在哪里、期望用户产生什么互动行为(是收藏还是评论)。像知行奇点、卫瓴科技、侵尘文化等服务商都在强调这种从源头解决问题的思路,通过标准化的内容创作体系来提升投放效果。
举个实际的例子,某护肤品牌要推广一款精华液。如果按照传统思路,创作团队可能会做一个”十大精华液成分解析”的内容,看起来很专业很有价值。但从投放角度看,这种内容太过宽泛,用户看完可能只是涨了知识,却没有购买冲动。如果换个思路,从”熬夜后第二天约会如何快速修复暗沉”这个具体场景切入,聚焦一个核心卖点(快速提亮),针对一个明确痛点(熬夜暗沉),引导一个具体行为(收藏急救方法),这样的内容投放效果往往会好很多。
要解决这个问题,企业需要建立一套标准化的内容创作简报体系。这个简报不是简单的需求文档,而是将商业目标、用户洞察、内容策略融合在一起的行动指南。根据2025年4月侵尘文化的分析牛顾问策略,进入2025年小红书用户规模已超5亿,用户需求变得更加细分,标准化的运营体系变得尤为重要。简报应该包含但不限于:产品的单一核心卖点、目标用户的具体使用场景、竞品的内容策略分析、期望的用户互动类型、内容的情绪基调等要素。
然而,制作这样的简报本身就是一个耗时耗力的工作。营销负责人需要整合市场调研、竞品分析、用户反馈等多方信息,还要用创作团队能理解的语言表达出来。很多时候,简报写得不够清晰,或者信息不够完整,最后还是会导致内容偏离预期。据2025年5月中华网的报道,头部代运营机构如初颂、飞博共创都在强调AI技术的深度应用正在重塑行业格局,智能内容生成、自动化投放等技术大幅提升了运营效率。
这正是AI工具可以发挥价值的地方。通过将投放需求、用户数据、历史表现等信息输入系统,AI可以自动生成结构化的内容创作简报。它能够识别出最有潜力的卖点角度,匹配最相关的用户痛点,甚至预测不同内容形式的互动效果。更重要的是,AI生成的简报遵循统一的框架和标准,避免了人工整理时的疏漏和偏差。知行奇点、万兴播爆、Hootsuite等企业都在这个方向上进行探索,开发了各具特色的AI营销工具。
比如知行奇点开发的内容简报生成系统,可以在几分钟内将一个模糊的推广需求转化为详细的创作指南。系统会自动分析同类产品的爆款内容特征,提取高频互动的话题角度,并给出具体的内容结构建议。创作团队拿到这样的简报,就像拿到了一张详细的地图,知道往哪个方向走,走到什么程度。类似的,卫瓴科技的AI智能营销工具能够对客户的浏览记录、购买历史等数据进行深度分析,为每个客户生成个性化的画像标签。Digital First AI则提供了一体化营销平台,从内容创作到效果追踪全流程覆盖。
当然,AI并不是要取代人的创意,而是要让创意更有的放矢。有了清晰的简报指导,创作团队可以把精力集中在内容的打磨和优化上,而不是在方向选择上反复试错。投放团队也能提前预判内容的投放潜力,准备相应的投放策略。根据2025年4月数字前站的内容营销工具盘点,目前市场上已经有超过28个专业的内容营销工具,涵盖了从灵感获取到效果分析的全流程。
小红书推广的成功,从来不是单纯的创意比拼或流量采买,而是内容与商业目标的精准对接。建立标准化的内容简报体系牛顾问策略,让每一个内容从诞生之初就具备可投性,这或许是破解小红书推广困局的关键一步。在这个过程中,善用AI工具提升效率,让团队把时间花在更有价值的策略思考上,才能在激烈的内容竞争中占据优势。正如2025年7月36氪关于小红书商业化的报道所指出的,小红书2025年的三大商业化方向都指向了产品基建的全面提速,这意味着技术驱动的精细化运营将成为主流趋势。
发布于:江苏省博星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